《菜单》是一部2022上映的美国惊悚喜剧电影,由马克梅罗德执导,演员为安雅泰勒乔伊、雷夫范恩斯、尼可拉斯霍特,剧情讲述热爱美食的泰勒带着女友玛格搭船前往一间在孤岛上的高星级餐厅,在场有美食评论家、知名艺人与年轻企业家,主厨也精心准备多道佳肴来招待贵宾,但这场顶级飨宴却在一声枪响后瞬间变调,演变成让所有人都难以遗忘的可怕梦魇。
安雅泰勒乔伊的魅力展现
说到近年好莱坞新崛起的女演员,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安雅泰勒乔伊,虽然不是以演技著称,但在《艾玛》和《迷离夜苏活》等作品中完美诠释角色,并散发出光彩夺目的魅力,都让她获得许多影迷观众的喜爱,因此这次接替艾玛史东出演《菜单》,整部电影的有趣题材,搭配上她画龙点睛的优异表现,相信都能让喜欢安雅泰勒乔伊的粉丝从中获得满足。
对高级餐饮的讽刺
曾执导获得多项艾美奖的HBO 美剧《继承之战》的导演马克梅罗德,一直以来都相当擅长以各种题材来针贬时事、讽刺社会上的诸多荒谬情况,而这次《菜单》同样也不例外,把背景从明争暗斗的豪门商场转移到高级料理餐厅,以对美食的好恶评价,引发观众对于相关议题的省思。究竟我们追求的是真正的感受,或者只是人云亦云的盲从和虚荣?
菜单的角色设计
《菜单》片中的「霍桑」是由雷夫范恩斯饰演的主厨朱利安所经营高级餐厅,位于偏远的海岛上,采预约制,平时作风神秘,需要搭乘专门的游艇才得以到达,菜单也不会事先公布,但每位客人在用完餐之后,都对主厨提供的餐点和他的创意巧思赞不绝口,至今累积了无数好评,就算是捧着大笔钞票上门也一位难求。
而尼可拉斯霍特在《菜单》饰演的男主角「泰勒」是个美食狂热者,好不容易订到知名餐厅「霍桑」的位子,他决定带着刚认识没多久、处于暧昧阶段的漂亮女孩「玛格」前往用餐。安雅泰勒乔伊饰演的玛格出身平凡,从没去过这种高级的五星餐厅用餐,所以对她来说,这段「旅程」的任何所见所闻都是个新鲜的体验。
菜单的餐厅「霍桑」
随着主角等宾客步下运输船,《菜单》便透过接待人员的导览介绍,让观众对电影的背景舞台有基本的认识,这是座专为「霍桑」而生的私人岛屿,岛上所有人都是餐厅职员,他们住在这里,在主厨领导下自给自足,分别负责种植、采集、屠宰、腌制、酿造等不同工作,所有环节都力求完美,希望能给宾客带来最高等级的享受。
而当晚「霍桑」的贵宾十分特别,除了《菜单》男女主角泰勒与玛格之外,还有美食评论家、科技新贵、知名影星与已经多次造访的忠实顾客。因此在霍桑的整体概念设计与一丝不苟的坚持之下,作为主厨脑粉的泰勒费尽千辛万苦来到这里,看着身旁这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让他对主厨即将端出的料里充满期待。
菜单的高级菜单
而《菜单》当然没让我们失望,秉持着希望顾客不是只把食物送进嘴巴,而是要细细「品尝」精神,大厨与他顶尖团队订下的菜单,从第一道开始就不断给观众和顾客带来震撼。看似简单的干贝,这种不用过多烹调就十分美味的海鲜,却在主厨的妆点调味之下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样貌,并传达出他这间餐厅强调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永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只不过随着一道道隐含各种象征意涵的精致佳肴被端上桌,食评与老饕皆以各种华丽辞藻给予称赞的时候,《菜单》从那道没有附面包的「餐前面包」开始,整部电影的氛围也急转之下。不管是印着每位宾客丑闻的墨西哥夹饼、以副主厨举枪自尽成就的拼盘,或者是告诉所有人必须接受残酷现实的花草茶,都让这场大家梦寐以求的顶级飨宴完全变调。
菜单评价好看吗?
我喜欢《菜单》整部电影的概念设计,虽然表面上属于《逃出梦幻岛》或《逃出天堂岛》这类非常典型,描述一群宾客受邀前往荒岛却发觉情况不如原先预期那么美好的悬疑惊悚故事,但导演马克梅罗德以美食飨宴为题材,结合了密室逃脱与黑色喜剧等元素,从生蚝开胃菜到最后甜点烤棉花糖的完美掌控,也赋予这部电影无可取代的独特魅力。
这些年来,世界各国诞生了许多备受推崇的名厨,人们也争相前往他们的餐厅朝圣,然而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下,如同导演藉由片中那些精致繁华的菜肴、主厨头头是道的解说、顾客们浮夸的追捧,为「霍桑」营造出一种凡人遥不可及的高级感,《菜单》作为一部带有反转的惊悚片,无疑是对某些米其林餐厅、「Fine Dining」高级料理与菁英阶层的讽刺。
菜单剧情的主题
综观那些精致餐饮的主厨和拥护者,他们多半对于料理有着超乎常人的坚持,急于创新、追求与众不同,或许表面上这是一件好事,刺激了整个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但就像台湾许多拉面店订出各种让人反感的龟毛规则那样,《菜单》这种仿佛每道菜都得存在着故事,必须要有一个能说服人的创作理念,甚至是极端一点,直接端出一道没有面包的面包还沾沾自喜,真的是顾客想要的吗?
尽管在这个贫富阶级差距扩大、人们消费习惯也逐渐改变的时代,许多明显不及《菜单》「霍桑」的餐厅都能够凭借提供珍稀的高级食材、听起来煞有其事的独特烹调技法,获得评论家与精英阶层的高度评价,但为了满足特定族群所订定的昂贵价位,比起味道更加追求繁丽的摆盘概念,这些「伟大杰作」是否早已偏离了主流口味?跟大众的饮食习惯相距甚远?
菜单是讲料理还是电影?
因此导演在《菜单》片中安排了安雅泰勒乔伊饰演的「玛格」这位原本不应该参与这场飨宴、打乱主厨计画的角色,让她退回这些她吃不懂且吃不饱的菜肴,点了起司牛肉堡这种高热量、如今被人们认为是不健康,但却让所有人都无法抗拒的「庶民美食」,都是希望以那种人人都曾从中获得过的满足,点醒不知道曾几何时迷失的我们,不要失去了纯粹品尝美食的能力。
究竟身为一位厨师和饕客,我们所抱持的初衷是什么?《菜单》讲的是美食,但电影、音乐、绘画等艺术创作不也是如此吗?作为一位热爱电影的部落客,我在观影途中也将这段故事跟自己生活相互连结,不管是品味低俗的观众、无脑虾挺的粉丝、爱挑剔和脑补的影评、过度干涉的片商高层,还有一位被这些人搞得身心俱疲,失去创作动力的知名导演,相信都是《菜单》隐约透露出来的讯息。
菜单点出的问题
看着《菜单》片中主厨与那些副厨,许多人应该都会联想到高登拉姆齐的「地狱厨房」,虽然在观众看见的那些节目效果背后,相信拉姆齐绝对是个受人尊敬的好老板,但餐饮业普遍高压紧绷的工作环境氛围,那种绝对要服从上级命令的权威式管理,使得底下的人只能机器一般,总是埋头执行主厨吩咐的工作,唯一能说的有:「Yes, Chef。」却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因此就像女副厨受到性骚扰却只能隐忍,还有那位创作出「混乱」这道菜的副厨杰瑞米,虽然是个优秀的厨师,但身处于这样一个「有毒」的体制,注定活在主厨的阴影底下,拼命满足所有人却只换来一团混乱的人生,电影还比较好,至少片尾有演职人员名单,年末也还有各大奖项肯定,在「#MeToo」运动后种族性别意识也逐渐提升,但永远都被关在厨房里的「餐饮」可能就比较凄惨了。
菜单结局的意涵
因此《菜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场救赎。雷夫范恩斯饰演的主厨,这些年来为了自己的厨师生涯,费尽心力满足那些拥有话语权的人们,迎合假掰人的喜好、听从奥客的要求,只为了获得好评价。然而如今拥有了名利,却发现原来这都只是一场空,对这个环境感到疲惫绝望,让他决定跟这群人玉石俱焚,以此来向「料理」谢罪。
只不过意志如此坚决的他,结局却被安雅泰勒乔伊饰演的《菜单》女主角玛格所感动,通过制作那颗起司牛肉堡,看着她大口咬下那满足的神情,在这位知音身上,找回了他多年来渴望重获的初衷。不仅让主厨眼角泛着泪光看着这位出身平凡的女子步出餐厅,连在场宾客也都深受震撼。到头来,比起曲高和寡的固执顽迷,就像能让观众看得满意的电影才是好电影,爱与热情才能够真的打动人心。
菜单影评结论
整体而言,就像我永远吃不懂什么晶球泡沫的分子料理是三小一样,《菜单》以地狱厨房与厨神高登的萤幕形象为原型创作,藉由精致餐饮那种讲求标准化,从食材挑选、烹调步骤到摆摊上桌皆一丝不苟的料理方式,对当代餐饮业与许多高级餐厅提供「Fine Dining」做出讽刺,带着所有观众重新思考何谓美味与食物对我们的意义?并进一步延伸到「电影」核心价值的探讨,相当高明。
其中不仅把那些自以为是的评论家、只会用嘴巴做菜的外行人抓出鞭,也点出社会日渐严重的贫富差距,直指菁英阶层各种虚假丑态,只冲着安雅就以一张白纸买票进场果然是正确的选择,作为一部充满着黑色幽默的讽刺电影,《菜单》没有变成他讨厌的样子,而是具有相当程度的娱乐爽度,超级有趣,看得有够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