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什么时候国产剧才不追求“大团圆”?

时间:2020-09-08 17:19:58
你相信人会一瞬间长大吗?很多人都相信,长大无关于年龄。《以家人之名》成功收官,众多主演纷纷分享感言。故事里的兄妹三人兜兜转转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一家人"。饰演陈婷的杨童舒老师也分享自己的内心想
  • 剧情片喜剧
    剧情概要:图书馆员查理患有猝睡症,每当他经历强烈的情绪,尤其是喜悦时就会晕倒,不久查理遇见自由奔放的法兰西…

你相信人会一瞬间长大吗?很多人都相信,长大无关于年龄。

以家人之名》成功收官,众多主演纷纷分享感言。故事里的兄妹三人兜兜转转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一家人"。

饰演陈婷的杨童舒老师也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作为一个母亲很难理解陈婷的性格,原生家庭的好坏也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但我们可以选择今后是止步不前还是继续散发光热。

故事内的陈婷也选择了去国外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一切看起来都十分的圆满。

但,是不是真的圆满呢?

许多观众都不买账,觉得陈婷的洗白太过于牵强了一点。而且凌霄的人设出了很大的问题,对于陈婷总是唯唯诺诺并没有主动解决事情的能力。最多的就是拍桌子,生闷气。即便在最后尖尖被人诬陷,陈婷毁了能证明尖尖清白的证据,他依旧是什么都不说也帮不上忙。

有观众觉得,他们看见了许多人的成长——齐明月不再对母亲唯命是从;唐灿用心工作并且敬业努力地背解说词,两个人顶着压力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学姐也不再恋爱脑,对男朋友的不当行为勇敢拒绝;小橙子也从一开始的任性妄为到对别人友好和善。

似乎每个人都在成长,反而主角的成长并不那么明显了。

故事最后,陈婷想开也是因为凌霄的同事冯希希的一番话。二十多年的心结因为冯希希的一个树洞一秒就想开了,实在是有些过于生硬。

相反的,子秋和贺梅的感情线反而丰满了许多,最后的和解也能令人接受。

更有观众忍不住说道:好窝火,陈婷这就洗白了?编剧只是为了强行凑个大团圆吧!

似乎在国产影视剧中,只有"大团圆"才是最后的主旋律。此前热度较高的《都挺好》也是,前期看的观众气的牙痒痒,最后忽然的大团圆让人觉得此前看的都是笑话。

更有观众笑称,只要生了病似乎一切都可以被原谅。

那是不是这样呢?在我眼里,他们并不是和那些伤害过他们的人和解,而是与自己和解了。

原生家庭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各大平台一直都有颇多争议。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影视剧选择原生家庭作为背后的故事呈现在大荧幕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深深的压在心底。就像一首歌里面唱的: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

子秋和尖尖,他们的原生家庭并不美好,成长的路上也有许多曲折,可他们依旧是笑着面对生活追寻阳光。

谭松韵在与"李尖尖"的告别上,她说:我们承受着、失去着、勇敢着,感谢世界的善意和温暖,即使偶尔遇到风浪,我们依然迎着未知的远方,用力地长大。

这也是她对许多生活中的"李尖尖"想说的吧,即便是失去了许多,我们依旧要带着最大的温柔去迎着未来好好长大。

没有人可以避免成长,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成长的路上的风景。

谭松韵可以有这番感慨,和此前她的经历分不开。不久前,谭松韵母亲的事上了热搜,面对这令人悲痛的打击,她也温柔地选择了治愈自己。

所以她才会说:我和尖尖最像的就是我们用童年治愈着自己的一生,我们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她成为了一个"莫名乐观的女生",而我则是"吸取有效能量"能力的女生。

这是一个令很多人都羡慕的能力,我想这也是谭松韵一直少女感满满的原因吧。

如今的电视剧越来越喜欢"深挖"角色背后的故事,而家庭则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前有《欢乐颂》里樊胜美的妈妈,听到她一句"小美啊"就气得人牙痒痒;后有《都挺好》的苏家男子天团,每天都会把人气一遍;如今的《以家人之名》中的两位母亲,也是让人头皮发麻。

很多人也会说:太真实了,简直和我身边发生的事一模一样。

也许就是因为这么多的感同身受,才让很多人会说出"不该原谅"四个字吧。

大多数的高开低走,也都是因为编剧的强行洗白。最后总是离不开天灾人祸或者隐瞒苦衷,似乎只要将背后的故事编得越悲惨,就更加容易让人原谅一样。

比如《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肤白貌美事业有成,可偏偏和苏家一直纠缠不清。出钱出力还受气,让许多观众都想说,苏总还是专心过自己的人生不要淌苏家的混水了。

故事的最后,受了一肚子气和委屈的苏明玉什么也没得到,反而肩负起了照顾患上老年痴呆的父亲的责任。

而苏大强记得给她买一本习题册,似乎就成了心里惦记她的证据,成为了她原谅一切的理由。哥哥的一句道歉,就可抹平一切曾经受到的不公。

尽管这是苏明玉和自己的和解,她选择不再去生活在痛苦中。但许多观众不能理解,对这轻飘飘的歉意不能接受。

很多编剧始终都无法掌握一个很好的度去描述故事背后的内容,他们喜欢前期刻画出一个在苦难中成长的角色,然后给伤害他的人套一个更加悲伤的过去或未来,促进他们的和解。

立意是好的,但是太过于"卖惨"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合常理,不由自主给角色套上了一个圣母的光环。

并不是所有的和解都必须要去原谅,同样的你可以选择不原谅。

也并不是别人的不幸就会成为我们原谅的理由,这样并不合理,而那些编剧却特别喜欢用这一套说辞。

如今越来越多的编剧选择去多方面的为角色添加背后的故事,从而使那个角色更加生动和立体不流于表面,这样很好。

可塑造人物的时候,并不需要一味地去强求"完美"和"大团圆",反而忽视了角色自己的内核和性格,给观众带来不真实感。

像《以家人之名》、《都挺好》等,开始都是引起热烈的反响,到最后还是会招来许多非议。

希望编剧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需要一个圆满的结局。我们可以接受故事的"不完美",却无法接受一个故事的不真实。偶像剧如今已经不吃香了,大家伙也不再迷恋"傻白甜",透过人物故事看见真实的他们才是大多数观众都想看见的结果。

那到底什么时候,国产剧才能不追求"大团圆"?想必在未来,还是可以期待的吧。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