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郑希怡“失望”的李斯丹妮,凭什么做乘风破浪的姐姐新晋团宠?

时间:2020-07-29 22:08:11
最近飘在后台,频繁看到你们在cue她——李斯丹妮。最开始我也疑惑,要说热门话题?她几乎没有。业务能力?也不至于碾压全场。何以让人念念不忘?直到最近我才发现:她姐姐缘竟然如此之好。李斯丹妮,成为新晋团宠
  • 爱情片剧情 爱情
    在四川的小县城里,彷徨着3个充满迷茫的年轻人:远离家庭纷扰的女孩南风(范冰冰 饰)、对父亲(方励 饰)心怀芥…

最近飘在后台,频繁看到你们在cue她——

李斯丹妮


最开始我也疑惑,要说热门话题?

她几乎没有。

业务能力?也不至于碾压全场。


何以让人念念不忘?


直到最近我才发现:


她姐姐缘竟然如此之好。


李斯丹妮,成为新晋团宠


大家争着和她合作,与其说为了风格互补,或是想找高手带飞。


倒不如说,她们是真的喜欢她这个人。


能俘获一众女性,李斯丹妮凭什么?


认识李斯丹妮,总要经历一个“幻灭”的过程。

郑希怡提起她,是这么说的:失望。

我之前觉得她是帅的

但认识她之后

我很失望

可以确认无误的是:

李斯丹妮,好娘。

别误会,飘绝不是在嫌弃“娘”这种女性特质。

而是想强调,李斯丹妮身上的反差之大。

台上,她是炸翻全场的,一副谁都不甩的样子。


台下,切换为软绵憨实的傻宝。


不仅不是谁都不理,反而情绪饱满。

中性风歌手见得多了,早年的李宇春,今年的刘雨昕。她们的生活和舞台,无一不是言行一致。


潇洒、直率、寡言,浑身上下都写着:拒绝白幼甜。


由此衍生出来的音乐人格、曲风偏好、声线质感,乃至MV主题,一并形成了完整的包装。


李斯丹妮呢?


她的中性风,也就限于舞台那一亩三分地。


下台之后,“翻车”的场面俯拾皆是——


她胆小。


在房间碰到虫子,吓得四处逃窜。

她养生。


姐姐们围坐在一起,涮着火锅喝着酒。


只有她是例外:我不喝酒、不吃肉。


拜托,您可是个rapper哎!


她唯一和rapper接轨的特质,大概就是自恋吧——


初评级表演的《李扯火》,把姐姐们迷得不行。

宁静吃饭的时候,又拎出来夸了两句。

那女孩叫什么,李斯丹妮

都有点喜欢的感觉


得知被夸后,她反应如下:


愣住、震惊、狂喜、嘚瑟。

喂,戏一定要这么足吗?


在表情失控这方面,《浪姐》里她无人能敌。


喜怒哀乐,脸上写得明明白白——


一进门,看到桌上的火锅,她兴奋得连“哇”了好几声。


‍‍想选的歌被宁静组撬了脚,之前的笑容还来不及凝固,一秒石化。



被雨绮姐姐亲了一口,当场就丢了魂,条件反射地大叫。


小跑两步,瘫软倒地,忍不住向全世界炫耀。

最最最不可思议的,她还很愣头青。


某次小考现场,伊能静觉得委屈,哭了出来。


眼泪立刻人传人,周围姐姐跟着哭作一团。

坐在人堆里的李斯丹妮,慌了,哦不,方了。


这场面哪儿见过啊,赶紧掏纸巾给她们擦眼泪——


只见她从裤子口袋里搜出一团皱皱巴巴的卫生纸,展开摊平,递了过去。


……


我打赌,这一定是她从酒店的纸巾盒顺手抽的几张纸。


这就是李斯丹妮。


身处的境遇,是成年人的。


而解决的办法,是孩子气的。


少年的中二和少女的娇羞,在她身上微妙地融合。


或者,她就不该叫李斯丹妮。


干脆叫李斯·丹妮。


表演的时候,叫李斯,是墨镜一带,谁都不爱的酷盖。


退场之后,叫丹妮,是这个我爱,那个也好的少女。


话虽这么说,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舞台上的李斯,有时也能散发难得的媚性。


《大碗宽面》,有这么一个动作。


7人扭腰,数她风骚。


这,才和我最初认识她的样子发生了重叠。


对飘来说,李斯丹妮的印象,有近乎十年的真空期。


2011,她参加《快乐女声》,一夜成名。

2011-2020,她寂寂无名,在各种综艺打酱油。


2020,她在《浪姐》如鱼得水,重新被人看见。


不同的是,曾经的她,是挨骂担当。


现在的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追过2011届《快女》的人,都不会忘记当年的血雨腥风。


那时李斯丹妮走的是性感唱跳路线,有点对标蔡依林的意思。

她最显眼的标签,还是《观音山》里和范冰冰 激吻的群众演员。

实事求是地说,她的唱功,在全国10强是垫底的水平。


音准、气息、吐字,问题一大堆。


但她的舞台表现力,又确实不错。


跳舞的时候,能炸场子、能掀屋顶。


可惜舞蹈再强,也遮不住唱功短板。


不少评委说到她,一点儿没给面子。

“希望你不要在治好我们抑郁症的同时

又让我们得了狂躁症”


“李斯丹妮确实跳得非常好

但只要我闭上眼睛

她就会在我眼前消失”

只有蔡国庆,从头到尾都在支持她。


他这种支持,还真是死心塌地、不管不顾的那种。


什么“狠”话都敢撂:李斯丹妮这种表演,是中国歌坛最渴求的。



为了她,他甚至和另外一位评委当场呛起来。


评委支持归支持,但李斯丹妮当时的表现,观众并不买账。


反对的声音很快赶来,万人签名要求蔡国庆“下课”。


处在争议风眼的李斯丹妮,承受的骂声并不比蔡国庆少。

她有点无辜,毕竟表演的确有精彩的地方。

也是独一份。

只是还够不上评委们的一路绿灯。


而更多的心情,是焦虑。

如果再拿不出本事来,就会放大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废物形象。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死磕。

我唱得不够好

但我每场在这个舞台上

一定要跳到最好

那时很多人将她的成绩归咎于蔡国庆的力保,却选择性忽视了她幕后的努力。


周末,其他选手都在休息,只有她对着镜子抠动作。

练到伤口撕裂,也不敢停下来。

第七名王艺洁淘汰时,为每位选手录了一段DV。


视频里,她对李斯丹妮说:我求求你了,以后不要那么晚睡觉了。

每天排练最辛苦就是你

你眼袋大得可以到肚脐眼了



早睡,她哪敢呢。

她活得像一根拉满弓的箭,全身绷紧,随时做好待命准备。

但,有些事情,真不是努力就能弥补。

至少,不是短期突击就能产生质变。

比赛越到后半程,她和其他选手的差距就越明显。


纵然再怎么拼,也碰到了天花板。


终于在6进5的比赛,她在“万众期待”下被淘汰。

赛前,她隐隐预感到结局。

但还是孤注一掷地,朝着舆论汹涌的海浪,纵身一跃。

“哪怕我这场真的走了

我也要走得潇洒一点”

平心而论,那场比赛她表现得并不出色。

唱歌的时候忘词、抢拍。

面对到场的父母,她毫无心理准备,更显得慌乱。

离开,基本是定局。


最后一轮观众投票之前,一位评委对她说:离开其实是一种解脱。


那一刻我猛然反应过来,明明她唱的都是劲歌,听上去却像是祭曲。

她如同烟花,“砰”地一声炸出光芒,为这个舞台吸引了最多的争议和话题。

火药燃尽,就是离场之时。

刚被淘汰的那阵,李斯丹妮一直过得有点丧。

没有解脱,只有着急。

心里有点承受不住了吧

有一次像我们这样采访的时候

我哭抽过去了

外界对她的印象,也已经根深蒂固:没有唱功的歌手。


商业价值和话题流量随着节目结束轰然散去,她变得无人问津。


有一年跨年晚会,她和李菲儿合唱《bang bang》,还被网友喷了个底朝天。


那段时间,她像一艘仪表失灵的船,在海上四处乱撞——


当主持。


郭德纲问她:觉得跨界怎么样?


她立刻回答:被逼迫的。


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上综艺。


去《百变大咖秀》,模仿麦当娜、布兰妮,走性感那一挂。


心里不喜欢也没辙,以她的话语权,没有谈拒绝的条件。


直到2016年,她和艾菲组成“王炸组合”参加《盖世音雄》,才算找对了路——


说唱。


首期表演《十面埋伏2》,就技惊四座。


随后的赛程,“王炸”越战越勇,一度被鸟叔夸赞“完美”。

就这样,李斯丹妮一改过往的性感形象,转型帅气rapper。

在事业上慢慢找到舒服状态的同时,她也不再拧巴地和自己较劲,一心想着红、想着向当初看不起她的人证明自己。

而是刨除表面形象,专心探求音乐内在。

我觉得自己会更平和一些

不是很在乎表面这种质感

更多是关注一首歌

该怎么把它做得更有生命或更有寓意



2017年,出道的第7个年头。


她终于发表了自己第一张专辑。


这时候的她,清爽了许多,也轻松了许多。

我想,姐姐们喜欢她的最大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不只是形象干净、性格单纯。

而是在她身上,看不到“我想要赶紧翻红”的急迫感。

大家在娱乐圈浸染几十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小心思揪不出来。

老实说我这个年纪了

你对我是善意还是恶意

我已经用嗅觉能嗅出来了


而李斯丹妮,就像捡了张门票、误闯大观园的小孩。


在大多数人憋着劲儿,或直接或暗暗发力,想让自己的人设更讨喜、表演更出彩、镜头更多点的时候。


她反而没把这些放在心上,该怎么玩就怎么玩。


这么多期过去了,她不负责贡献金句,也不会制造话题。


只是在专心、认真、笨拙地享受这个过程。

我来这首先追星成功

见到了我的雨绮姐姐


蓝盈莹请她帮忙教舞,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


张雨绮她们练习rap,水平如何大家都清楚,但李斯的“捧杀”从不缺席。


她做什么事,都是开心的。

说什么话,都是毫无保留的。

试问和这样的人搭档,谁会拒绝?

一个让人略微惊讶的事实:


李斯丹妮信佛。

这么一想,不吃肉的习惯、大大咧咧的性格,似乎都找到了理由。


不知道在之前那些看似无望的日子,是不是信仰搭救了她。

或者说,其实是她自己拯救了自己。


那时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熬。


熬到淘汰时的倔强宣言褪了色。


熬到骂她的人都失去了看她笑话的耐性。


熬到自己放下心结,接受不红的现实,享受能握住的机会。


《浪姐》某次聊天,她说,自己的每次表演,都跟倒数一样。

不是在《浪姐》的倒数,而是歌唱生涯的倒数。


唱跳对歌手的体力要求很高,她大概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

饶是如此,她也从不应付。

外婆在电视上看到她,心疼地问:丹妮你累不累啊。

累,怎么会不累呢。

可这迟来的梦想,就是“累”最好的解药啊。

写到这,我似乎又看到了最初那个握紧拳头、不服输的李斯。

只不过,那时的她,是为了证明自己。

现在的她,是为了取悦自己。

至于结果,就像9年前那样,统统交给命运吧。

搁浅多年的船,终于等来了起航的风。

那就把船帆张起来,准备出发。

有的姐姐不一定非要乘风破浪,她只想感受星辰大海。

--== 选择主题 ==--